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附英文)

时间:2024-06-24 21:49: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附英文)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附英文)
国务院

命令
一九五九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以来,全国推广米制、改革市制、限制英制和废除旧杂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贯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推进科学技术进
步和扩大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采用先进的国际单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我国的计量单位。经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日国务院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计量局《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请示报告》、《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现发布命令如下:
一、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后)。
二、我国目前在人民生活中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可以延续使用到一九九0年,一九九0年底以前要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农田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改革方案,另行公布。
三、计量单位的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事,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充分重视,制定积极稳妥的实施计划,保证顺利完成。
四、本命令责成国家计量局负责贯彻执行。
本命令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过去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命令有抵触的,以本命令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3);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4);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量 的 名 称 | 单 位 名 称 | 单 位 符 号
------------------------------
长 度 | 米 | m
质 量 | 千克(公斤) | kg
时 间 | 秒 | s
电 流 | 安[培] | A
热力学温度 | 开[尔文] | K
物质的量 | 摩[尔] | mol
发光强度 | 坎[德拉] | cd
------------------------------
表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
量 的 名 称 | 单 位 名 称 | 单 位 符 号
------------------------------
平 面 角 | 弧 度 | rad
立 体 角 | 球 面 度 | sr
------------------------------
表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
量 的 名 称 |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其它表示式例
----------------------------------
频 率 |赫[兹] | Hz | 1/s
力;重力 |牛[顿] | N | kg·m/秒平方
压力,压强;应力 |帕[斯卡] | Pa | N/平方米
能量;功;热 |焦[耳] | J | N·m
功率;辐射通量 |瓦[特] | W | J/s
电荷量 |库[仑] | C | A·s
电位;电压;电动势 |伏[特] | V | W/A
电 容 |法[拉] | F | C/V
电 阻 |欧[姆] | Ω | V/A
电 导 |西[门子] | S | A/V
磁通量 |韦[伯] | Wb | 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 | T | Wb/平方米
电 感 |亨[利] | H | Wb/A
摄氏温度 |摄氏度 | ℃ |
光通量 |流[明] | lm | cd·sr
光照度 |勒[克斯] | lx | lm/平方米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Bq | 1/s
吸收剂量 |戈[瑞] | Gy | J/kg
剂量当量 |希[沃特] | Sv | J/kg
-------------------------------------
表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
量 的 名 称| 单 位 名 称 | 单位符号 | 换算关系和说明
---------------------------------------------
| 分 | min |1 min=60s
时 间 | [小]时 | h |1 h=60min=3600s
| 天(日) | d |1 d=24h=86400s
---------------------------------------------
| [角]秒 |(") |1"=(π/648000)rad
平 面 角 | | | (π为圆周率)
| [角]分 |(') |1'=60"=π/10800)rad
| 度 |(°) |1°=60'=(π/180)rad
---------------------------------------------
旋转速度 | 转每分 |r/min |1r/min=(1/60)/s
---------------------------------------------
长 度 | 海 里 |n mile|1n mile=1852m
| | |(只用于航程)
---------------------------------------------
| 节 | kn |1kn=1n mile/h
速 度 | | |=(1852/3600)m/s
| | |(只用于航行)
---------------------------------------------
质 量 | 吨 | t |1t=1000kg
| 原子质量单位 | u |1u≈1.6605655×10的-27次方 kg
---------------------------------------------
体 积 | 升 | L,(l)|1L=1立方分米=1/1000立方米
---------------------------------------------
能 | 电子伏 | eV |1eV≈1.6021892×10的-13次方J
---------------------------------------------
级 差 | 分 贝 | dB |
---------------------------------------------
线 密 度 | 特[克斯] | tex |1tex=1g/km
---------------------------------------------
表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
所表示的因数 | 词头名称 | 词头符号
---------------------------------
10的18次方 |艾[可萨] | E
10的15次方 |拍[它] | P
10的12次方 |太[拉] | T
10的 9次方 |吉[咖] | G
10的 6次方 | 兆 | M
10的 3次方 | 千 | k
10的 2次方 | 百 | h
10的 1次方 | 十 | da
10的-1次方 | 分 | d
10的-2次方 | 厘 | c
10的-3次方 | 毫 | m
10的-6次方 | 微 | μ
10的-9次方 |纳[诺] | n
10的-12次方 |皮[可] | p
10的-15次方 |飞[母托] | f
10的-18次方 |阿[托] | a
---------------------------------
注:1、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
2、[ ]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3、( )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4、角度单位度分秒的符号不处于数字后时,用括弧。
5、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1为备用符号。
6、r为“转”的符号。
7、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8、公里为千米的俗称,符号为km。
9、10的四次方称为万,10的八次方称为亿,10的十二次方称为万亿,这类
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附英文)

DECREE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USE OF UNIFORM LEGALMEASURES IN THE COUNTRY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DECREE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USE OF UNIFORM LEGAL
MEASURES IN THE COUNTRY
(Issued on February 27, 1984)
Since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Decree Concerning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Measurement in 1959, which stipulates that the metric system
is the basic system of measurement in the count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promoting the metric system, reforming the Chinese
market system, restricting the British system and abolishing the old and
mixed syst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vigorating the economy at home,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broad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State Council has
decided to further unify the measures of th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dopting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The 21st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State Council held on January 20, 1984 discussed
and approved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submitted by the State Measurement
Bureau: the Report Concerning the Use of Uniform Legal Measures in the
Country, the Suggestion Concerning the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Country's
Legal Measures, and the Legal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cree is hereby issued:

I. The Legal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e the Appendix)
shall be adopted in any measurement in our country.
II. The Chinese market system of measures currently in use in daily
commercial activities may remain applicable till the end of 1990, before
which the transition to the national legal measures must be completed. As
for the reform of farmland measures, a reform plan shall be drawn up and
promulgated separately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II. The reform of measures is a matter which concerns all walks of life
and broad masses of people. Leading cadres in the various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must pay adequate attention to it and formulate vigorous and
reliable plans of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ensure its successful
completion.
IV. The State Measurement Bureau shall be vested by this Decree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of.
This Decree shall go into effect from the date of issuance. If any
previous provisions come into conflict with this Decree, this Decree shall
prevail.
THE LEGAL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egal measures of the countr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legal
measures) include:
(1) basic uni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see Table 1);
(2) auxiliary units 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see Table
2);
(3) units derived from the ones with special na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see Table 3);
(4) units of non-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chosen by the State
(see Table 4);
(5) unit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above units;
(6) units formed by the symbols (see Table 5) and the above units
multiplied or divided by 10.
The definitions, uses, etc. of the legal measures shall be stipulated
separately by the State Measurement Bureau.
Table 1 Basic Uni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
|Name of Measure | Name of Unit | Unit Symbol |
|============================|===================|===============|
|Length | Metre | m |
|Mass | Kilogram (kilo) | kg |
|Time | Second | s |
|Electric Current | Ampere | A |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 Kelvin Degrees | K |
|Quantity of Matter | Gram-molecule | mol |
|Luminance Brightness | Candle | cd |
|============================|===================|===============|

Table 2 Auxiliary Uni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
|Name of Measure | Name of Unit | Unit Symbol |
|===========================|===================|================|
|Plane Angle | Radian | rad |
|Solid angle | Steradian | sr |
|===========================|===================|================|
Table 3 Units Derived from the Ones with Special Na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
|Name of Measure | Name of Unit | Unit Symbol|Other Formulas|
|======================|===============|============|==============|
|Frequency | Hertz | Hz | 1/S |
|----------------------|---------------|------------|--------------|
|Force, Gravity | Newton | N | Kg.m/(s*s) |
|----------------------|---------------|------------|--------------|
|Presure, Stress | Pascal | Pa | N/(m*m) |
|----------------------|---------------|------------|--------------|
|Energy; Work; Heat | Joule | J | N*m |
|----------------------|---------------|------------|--------------|
|Power; Radiant Flux | Watt | W | J/s |
|----------------------|---------------|------------|--------------|
|Electric Charge | Coulomb | C | A*s |
|----------------------|---------------|------------|--------------|
|Electric Potential; | | | |
|Voltage; | Volt | V | W/A |
|Electromotive force | | | |
|----------------------|---------------|------------|--------------|
|Capacitance | Farad | F | C/V |
|----------------------|---------------|------------|--------------|
|Resistance | Ohm | j | V/A |
|----------------------|---------------|------------|--------------|
|Conductance | Siemens | S | A/V |
|----------------------|---------------|------------|--------------|
|Magnetic Flux | Weber | Wb | V*s |
|----------------------|---------------|------------|--------------|
| | | | |
|Magnetic flux Density.| Tesla | T | Wb/(m*m) |
| Magnetic Induction | | | |
|----------------------|---------------|------------|--------------|
|Inductance | Henry | H | Wb/A |
|----------------------|---------------|------------|--------------|
|Centigrade Temperature| Degree | xC | |
| | (Centrgrade) | | |
|----------------------|---------------|------------|--------------|
|Luminous Flux | Lumen | lm | cd*sr |
|----------------------|---------------|------------|--------------|
|Illumination | Lux | lx | lm/(m*m) |
|----------------------|---------------|------------|--------------|
|Radioactive Activity | Becquerel | Bq | 1/s |
|----------------------|---------------|------------|--------------|
|Absorption Dosage | Gray | Gy | J/Kg |
|----------------------|---------------|------------|--------------|
|Dose Equivalent | Sievert | Sv | J/Kg |
|======================|===============|============|==============|

Table 4 Units of Non-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easurement
|=================|==============|=============|==============================|
|Name of Measure |Name of Unit |Unit Symbol |Conversion/Explanation |
|=================|==============|=============|==============================|
|Time |Minute |min |1min=60s |
| |Hour | h |1h = 60min = 3,600s |
| |Day | d |1d = 24h = 1,440min = 86,400s |
|-----------------|--------------|-------------|------------------------------|
|Plane Angle |Second |(") |1" = (c/648,000) rad |
| |minute |(') |1'= 60" = (c /10,800) rad |
| |Degree |(x) |1 = 60' = (c /180) rad |
|-----------------|--------------|-------------|------------------------------|
|Revolving Speed |Round per | | |
| |Minute |r/min |1r/min = (1/60)/second |
|-----------------|--------------|-------------|------------------------------|
|Length |Nautical Mile |n mile |1 n mile = 1852m |
| | | |(only used for voyages) |
|-----------------|--------------|-------------|------------------------------|
|Speed |Knot |Kn |1 kn = 1 n mile/h = |
| | | |(1852/3600) m/s |
| | | |(only used for voyages) |
|-----------------|--------------|-------------|------------------------------|
|Mass |Ton |t |1 t = 1,000 Kg |
| |Atomic | | |
| |Weight Unit |u |1 u w 1.6605655 * 10 exp-27 |
|-----------------|--------------|-------------|------------------------------|
|Volum |Litre |L, (l) |1 L = 1/1000 (m*m*m) =1dm
3 |
|-----------------|--------------|-------------|------------------------------|
|Energy |Electron- | | |
| |volt |eV |1 eV w 1.6021892 * exp -19 J |
|-----------------|--------------|-------------|------------------------------|
|Differential |Decibel |dB | |
|-----------------|--------------|-------------|------------------------------|
|Line Density |tex |tex |1 tex = 1 g/Km |
|=================|==============|=============|==============================|

Table 5 Special Terms and Symbols of the Multiples and Fractions of 10
|============|=================|=========|
| Factor |Special Terms in | Symbol |
| | Chinese | |
|============|=================|=========|
| 10 exp 18 | 艾[可萨] | E |
|------------|-----------------|---------|
| 10 exp 15 | 拒[它] | P |
|------------|-----------------|---------|
| 10 exp 12 | 太[拉] | T |
|------------|-----------------|---------|
| 10 exp 9 | 吉[咖] | G |
|------------|-----------------|---------|
| 10 exp 6 | 兆 | M |
|------------|-----------------|---------|
| 10 exp 3 | 千 | k |
|------------|-----------------|---------|
| 10 exp 2 | 百 | h |
|------------|-----------------|---------|
| 10 exp 1 | 十 | da |
|------------|-----------------|---------|
| 10 exp -1 | 分 | d |
|------------|-----------------|---------|
| 10 exp -2 | 厘 | c |
|------------|-----------------|---------|
| 10 exp -3 | 毫 | m |
|------------|-----------------|---------|
| 10 exp -6 | 微 | f |
|------------|-----------------|---------|
| 10 exp -9 | 纳[诺] | n |
|------------|-----------------|---------|
| 10 exp -12 | 皮[可] | p |
|------------|-----------------|---------|
| 10 exp -15 | 飞[母托] | f |
|------------|-----------------|---------|
| 10 exp -18 | 阿[托] | a |
|============|=================|=========|

N.B.
1. "Week", "month", and "year" (the symbol for "year" is "a")
are units of time in common use.
2. The word in the bracket[] can be omitted when the omission
is not liable to cause confusion.
3. The word in the parenthesis ( ) are synonyms for the words
immediately before them.
4. The symbols for angle units (degree, miniute and second) are
put into parentheses when they are not preceded by numerals.
5. In the symbol for the litre, the small letter "l" is an
alternate synbol.
6. "r" is the symbol for "revolving".
7. "Mass" is commonly called "weight"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rade.
8. "Gong li" is a popular name for "kilometre" and its symbol
is "km".
9. 10 exp 4,
10 exp 8 and
10 exp 12
are respectively called "wan", "yi", and "wan yi" in Chinese.
The use of such numerals is not affected by the special terms
listed in Table 5, but they should not be mixed up with the
special terms.



1984年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9号)(115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获准在中国境内执业)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

第 19 号



根据《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经核准,以下115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获准在中国境内执业,提供境外法律服务。公告如下:

一、北京代表处

1.澳大利亚万世基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MALLESONS STEPHEN JAQUES BEIJING OFFICE(AUSTRALIA)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8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李霏霏(Jennifer Lee Shoy)

地址:北京建国门外大街22号赛特大厦701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12356565122288-701,721

传真:(010)65232018

网址: www.mallesons.com

E-mail: bei@mallesons.com



2.法国欧洲阿达姆斯联合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ADAMAS BEIJING OFFICE(FRANCE)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2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戴达维(Frank Desevedavy)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号南银大厦906室

邮编:100027

电话:(010)64106991/92

传真:(010)64106993

网址:www.adamas.com.cn

E-mail:beijing@adamas.com.cn



3.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GIDE LOYRETTE NOUEL BEIJING OFFICE(FRANCE)

原批准日期:1993年3月20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7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闫兰(Yan La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京广中心3301室

邮编:100020

电话:(010)65974511

传真:(010)65974551

网址:www.gide.com 

E-mail:glnpekin@public3.bta.net.cn



4.法国德尚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DS LAW FIRM BEIJING OFFICE(FRANCE)

原批准日期:1999年3月12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5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乐为(Olivier Lefebure)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0号联合大厦1106A室

邮编:100020

电话:(010)65885758 / 59 / 60

传真:(010)65880427



5.法国博旺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VOVAN&ASSOCIES BEIJING OFFICE(FRANCE)

原批准日期:1999年3月12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6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康保罗(Paul Ranjar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公园神库大院

邮编:100020

电话:(010)85626284

传真:(010)85617840

网址:www.vovan.associes.com

E-mail:vovan.pekin@vovan-associes.com



6. 美国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BAKER&McKENZIE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3年4月27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1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何炳康(Bing Ho)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大厦2座3401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0591

传真:(010)65052309  



7.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COUDERT BROTHERS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5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陶景洲(Jing Zhou Ta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京广中心2701

邮编:100020

电话:(010)65973851

传真:(010)65978856

网址:www.coudert.com

E-mail:Zhaol@coudert.com



8.美国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SQUIRE SANDERS&DEMPSEY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3年4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6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陆大安(Daniel F.Roules)

地址:北京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2002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78557

传真:(010)65002557

网址:www.ssd.com



9.美国宝维斯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PAUL,WEISS,RIFKIND, Wharton&GARRISON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09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郝山(Nicholas C.Howson)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大厦2座2918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6822

传真:(010)65056830

网址:www.paulweiss.com



10.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SHEARMAN&STERLING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11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爱德华(Lee Edwards)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大厦2座2318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3399

传真:(010)65051818

网址:www.shearman.com



11.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USA)

SKADDEN,ARPS,SLATE,MEAGHER&FLOM LLP BEIJING OFFICE

原批准日期:1995年3月1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14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孙湛(Joh L Christianson)

地址:北京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东写字楼4层01-05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5511

传真:(010)65055522

网址:www.skadden.com

 

12.美国竞诚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CHA&CHA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5年3月1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15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查竞传(Eugene C.Cha)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2508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84862866

传真:(010)84862588

网址:www.chaandcha.com



13.美国霍金·豪森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HOGAN&HARTSON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6年6月2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24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魏军(Jun Wei)

地址:北京航华科贸中心01号楼29层C室

邮编:100022

电话:(010)65669088

传真:(010)65669096

网址:www.hhlaw.com



14.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MORRISON&FOERSTER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8年2月20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0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涂文炫(Steven L.Toronto)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3408单元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9090

传真:(010)65059091

网址: www.mofo.com

 

15.美国路博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LEBOUF,LAMB,GREENE&MACRAE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9年3月12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1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朱文英(Ingrid W.Zhu Clark)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1908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9228

传真:(010)65059235

网址:www.llgm.com



16.美国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SULLIVAN&CROMWELL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9年3月12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2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刘永(LiuYong)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1座501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6120

传真:(010)65056136

网址:www.sullcrom.com



17.美国文森·艾尔斯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VINSON&ELKINS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1999年3月12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33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狄仁杰(Paul C. Deemer)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号南银大厦20层

邮编:100027

电话:(010)64106300

传真:(010)64106360

网址:www.velaw.com

E-mail:beijing office@velaw.com



18.美国博钦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PERKINS COIE LLP BEIJING OFFICE(USA)

原批准日期:2001年3月28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1-0040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艾文(Jon S.Eichelberger)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1018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6399

传真:(010)65056390

网址:www.perkinscoie.com

E-mail:mmyang@perkinscoie.com



19.美国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SIDLEY AUSTIN BROWN&WOOD LLP BEIJING OFFICE (US)

原批准日期:1996年2月26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外字2002第2-0002号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6月10日

首席代表:丁海华(Ding Hai Hua)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1座3527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5359

传真:(010)65055360

网址:www.sidley.com

E-mail : mxue@sidley.com



20.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O'Melveny & Myers LLP, Beijing Office(US)

批准日期:2002年12月2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外字2002第2-0005号

首席代表:潘诺顿(Patrick M. Norto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1座3120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0920

传真:(010)65050921

网址:www.omm.com



不分页显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办发〔2011〕109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财政部关于同意重庆市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复函》(财综函〔2011〕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教育附加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收入全额缴入市级国库,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均应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四条 地方教育附加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纳税人应在缴纳“三税”时一并缴纳地方教育附加。“三税”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应同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地方教育附加。

第五条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统一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税收票证,就地缴入金库。

第六条 地方教育附加缴库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0127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科目。

第七条 对经批准减征或免征“三税”的单位和个人,相应减征或免征地方教育附加。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以及出口产品退税的,随“三税”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一律不予返(退)还,国家和市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地方教育附加的征缴管理、减免退费等业务比照现行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单位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企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事业单位在经营支出中列支。

第十条 地方教育附加由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统筹安排,报同级人大审定。财政部门应通过《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10项“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科目办理地方教育附加的拨付。

第十一条 地方教育附加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包括用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学前、高中和职业教育等,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奖金。

第十二条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手续费按实际征收入库数的1%计算,由市级财政部门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地方税务部门不得从地方教育附加收入中直接扣除或提取手续费。

第十三条 凡未经市政府批准,擅自多征、减征、缓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地方教育附加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财政、人民银行、教育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共同做好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工作。

全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规定,将应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全市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地方教育附加支出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市各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擅自减免、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截留、挤占或挪用的单位、个人,依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教委、人行重庆营管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